渭南与国家部委、福州互派干部挂职交流:互动激活能量

日期:2017-02-2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数:
【字体:

  “请进来”“走出去”,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形成常态机制,锻炼了干部,促进了经济上的相互“联姻”与“借鉴”。

  2013年以来,渭南市委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与国家部委、福州市形成互派干部挂职交流的常态机制,两年来互派干部70多名,促进了产业发展,锻炼了年轻干部,产生了“蝴蝶效应”,成为组织工作服务发展的成功实践。

  追赶超越的现实需要

  2013年初,中央选派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挂职锻炼,渭南抓住机会,采取市级职能部门与省级对口业务厅局联合捆绑全力争取的方式,积极商请国家部委选派干部来渭南挂职。渭南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与市发改、财政、环保、农业等部门“一把手”一一见面,将商请国家干部来渭南挂职作为年度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相关部门也发动各方力量,积极争取,形成求贤若渴招引人才的工作格局。两年来,先后商请和接纳了国家部委的18名干部来渭南挂职,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人社部、水利部等职能部委干部,有中海油、中国兵器集团等央企人员,还有农工党中央的民主人士,使渭南成为聚集八方人才的一块“洼地”。

  挂职干部的到来,架起了渭南与国家部委联系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不断扩大和拓展干部交流成果,积极选派本地干部到国家部委学习锻炼,只要提供工作岗位,费用自己承担,时间一年或半年均可。最终,渭南人特有的真诚得到认可,先后争取选送了16名优秀年轻干部在国家部委上挂学习。在财政部挂职的赵林斌中途职位调整回渭南,财政部有关领导明确表示,这样的优秀干部部里欢迎,随后,又有2名干部接续上挂。通过干部挂职,渭南也成为有关国家部委政策制定中的一块“试验田”,了解基层的“窗口”。

  在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和渭南开启了两地交流合作的“绿色通道”。2014年2月,随着渭南福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两地重启新一轮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工作,连续两年分批选派42名优秀年轻干部在渭南的富平县、蒲城县及福州的闽侯县、连江县挂职锻炼,接续起了两地交流合作的“接力棒”。

  常态化的良性机制

  渭南与国家部委、福州方面互派干部挂职交流,是促进发展、锻炼干部的好形式,已经形成一套常态化的良性机制。

  外派挂职的干部既是渭南的“形象”,也是长远发展的“生力军”。无论是赴国家部委还是到福州,在人选的确定上精挑细选,优中选优,与挂职单位反复沟通确定。外派人选层面多样,既有县级党政班子成员,又有市直部门中层干部,还有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既有行业的先进典型,还有具有业务专长的普通干部。近两年来,选派的43名干部中,县处级11名,科级及以下32名;市直部门15名,县乡28名,其中乡镇党委书记10名。同时,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性选派。考虑到韩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挂职干部重点向文化部推荐选派;市网信办刚刚成立,人员业务亟须提高,多方衔接后向国家网信办选派了两名,选派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对商请国家部委来渭南挂职的干部,结合部委工作以及干部专长提供最能发挥作用的平台。农业部渔政管理局的郭云峰在全市渔业发展规模最大的合阳县任常委、副县长;住建部的秦迪是一名专业型干部,安排在临渭区任区长助理,为城区建设添力;工信部的姚皓则在企业密集的渭南高新区任管委会副主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农业部、文化部等部委选派来的干部都被选派到了有利于发挥专长的合适岗位,全市11个县(市、区)均有国家部委的挂职干部,一段时间还出现了各单位提前“预定”挂职干部的状况。

  “来渭南的挂职干部是市上请来的客人,不能随意提要求,乱压担子,服务一定要到位。”这是历任市委主要领导的一贯要求。挂职的每位干部都有实质性的分工,在各项决策中都有发言权,甚至在某一领域唱主角、挑大梁,克服了“客人”思想。对于外派干部,专门布置有“作业题”,实行季报告,开设“挂职干部在渭南”专栏,组织召开座谈会、现场观摩会,建立微信群、QQ群等,了解思想动态,解决后顾之忧,切实做到服务管理的精细化。

  华阴市岳庙办党委书记秦永亮2014年被选派到福州连江县马鼻镇挂任党委副书记,在他的牵线协调下,华阴老腔被邀请到连江县演出,并在福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上亮相,反响良好,岳庙办和马鼻镇也结为友好镇。同样,合阳路井镇与闽侯上街镇、白水杜康镇与连江丹阳镇、富平与闽侯、蒲城与连江、渭南与福州,由点到面,结下友情,推动交流。

  渭南福州两地干部挂职已成为共识连动,交流合作持续升温。渭南与部委之间的干部交流同样保持了长流水、不断线,财政部、环保部先后选派了两批干部来渭。文化部的任磊、水利部的许明家、农业部的刘卓等还主动要求延长挂职期限,把牵头负责的工作做完再走。同时,渭南今年新选派的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又开始了新一期的挂职锻炼。

  助力发展的生动实践

  渭南与国家部委及福州市互派干部挂职交流,无论是助力经济发展、推动交流融合,还是锻炼培养干部,短短两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助推区域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成功范例。

  挂职干部成为项目建设的“推手”。他们发挥信息和资源优势,在更宽更高的平台宣传推介渭南,促进招商引资与项目合作。中海油总公司在渭南挂任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唐代治,充分发挥长期在央企工作的优势,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等政策优势,积极协调,推动濠吉集团10亿元杂粮方便面项目、重庆农投投资40亿元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垦乳业投资3亿元奶制品深加工项目、陕西中兴环保投资10亿元的高密度板建材项目、华能集团投资30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等相继落户。在农工党来渭挂任副市长的王素芳的努力下,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渭南中心医院结为友好医院,“全国医疗器械制造产业研讨会”在渭南召开,开启了渭南发展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破冰之旅,迈出渭南中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步。工信部在高新区挂任管委会副主任的姚皓,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地全力推介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与投资环境,协调促成全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化推进会在渭南召开,目前,3D打印技术已成为渭南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挂职干部是“使者”,也是纽带,打开了渭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渭南福州两市党政互访、部门互动、企业对接、经贸交流,在以陈长泽、杨洪华为组长的团队努力下,各类客商80多批580多人次先后来渭南考察,两市的优势资源、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得到广泛宣传推介。今年9月,富平、闽侯两县投资6446.7万元共建的富闽友谊小学建成开学。年初,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会上,市委常委、富平县委书记郭志英提到富平与福州闽侯友好协作、共建富闽友谊小学时,习近平总书记还询问了两地友好合作的情况。渭南招引沿海敢拼会赢企业,福州学习老区艰苦奋斗精神,两市项目合作持续推进,文化交流不断升温,民间交往日益加深,已形成宽领域、多层面、纵深化的交流合作新格局。

  渭南在福州挂职干部积极参加海交会、广交会、厦洽会、西洽会等各种经贸洽谈活动,走访当地企业,参与当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工作,直观感受到福州干部“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效率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的经验做法,学习福州在效能建设、城市规划、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很多调研成果已被转化应用。

  来渭挂职干部任磊将“农村地区道路更适合中小型流动图书车”这一情况及时反馈到文化部,多次协调国家级剧团来渭南公益演出,被称为“文化红娘”。财政部张锐斯在富平挂任副县长期间,推出“专项基金担保、四方协议约束、银行放大授信”的现代农业融资新模式,订单农业融资首批为科农果业合作社发放贷款300万元,订单乳业融资用3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了1亿元银行贷款,成为基层工作的成功“实战”。

  渭南团市委副书记赵超在工信部国际合作司挂职学习期间,被派往德国全程参与中国作为2015年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合作伙伴国系列活动,“无论是时空差距,还是工作内容,都有天壤之别”,挂职经历不仅启迪了思维方法,还拓展了工作思路,让他深有感触。在文化部挂职的白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世仓认为,挂职是对干部党性的锤炼,是一次能力的提升,受益终身。短短两年,在渭南的挂职干部先后有2人提拔使用,4人调整到重要岗位使用,21人被推荐为县级后备干部人选。干部挂职,已成为锻炼培养干部的“摇篮”和“基地”。

  来源:当代陕西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