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多项措施抓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日期:2014-09-18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 如何做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不断发展和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已成为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该县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培养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制定农村党员发展规划。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该县在农村党员发展过程中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和当年发展计划,对目标任务、党员结构、标准程度都有具体的、明确的布置,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对村支部书记每年进行一次党务知识培训,加强党员发展操作的规范性;并在农村党员发展过程中,注重预审机制,对与村支部书记有直接亲属关系的积极分子,在确定为发展对象过程中,由镇党委进行审核;加强村级班子变动过程中的交接工作,确保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过程的连续性。

       二是加快党员的吸收和培养。农村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好“苗子”难找,入党积极分子缺乏“源头活水”,发展对象严重不足,为了决解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该县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中,把能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致富能手、农村女青年、村组干部、共青团员及返乡知识青年和退伍军人等纳入到党组织的视野,积极引导她们逐步了解党、认识党,使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是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定期学习制度,制定一套科学性、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规划,力争每个季度镇村各组织2-3次定期学习。针对农村党员文化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努力丰富学习方式,采用思想讨论、理论讲解、观看红色影片,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加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服务群众的意识,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加强了广大党员干事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愿望。同时,提升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加强了青年对入党的“光荣感”和吸引力。

       四是结合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技能培训。积极加强惠农政策、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学习和培训,教会农村党员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1-2使用技术、增强法制意识。是每一名农村党员在思想政治上“红”、在适用技术上“精”,在致富带富上“能”,促使他们充分发挥先进性,成为引领群众致富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先锋。

       五是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流动党员联系难、活动组织难,这就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机制来保障。该县积极推进流动党员的调查摸底和资料完善工作,按照流入地域,分门别类,登记建档,做到心中有数,并于流动党员签定流动党员承诺书,明确流动党员的权利义务,使流动党员能够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对长期外出、工作地和组织关系长期分离,无法参加支部会议的,要求履行请假手续,并做出承诺,不得干预村级事务,不得临时回村参加村级换届选举,待工作稳定后,及时将组织关系迁至务工所在地。(冯立、刘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