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 用好“关键少数”人才

日期:2017-07-17
来源:白水党建网
点击数:
【字体:

历览古今中外事业之成败兴衰,都是由人的因素所决定。汉高祖刘邦仅用七年时间便奠定了近四百年汉朝基业,在谈到自己成功之道时,他直言“吾成大业,无他,盖用人耳”。现在我们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未来”等,其实,与刘邦的成功之道在某种程度上一脉相承,高度契合。

成就大业,抓住用人根本。刘邦称帝后与群臣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群臣众说纷纭,刘邦却一语道破天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刘邦高度提纯了其成就大业的核心要素。他认为,他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最大的区别在于用人。如今,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要抓住选才用人这个根本。

知人善任,用好“关键少数”。刘邦善于用人,主要是善于选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刘邦问韩信自己能领多少兵,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说:“于君何如?”答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韩信所说的刘邦“善将将”,也就是能够领袖群伦,“会用干部”,能够选准、掌控并用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组建起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其实,大到国家,小到基层社会组织,都需要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都需要“关键少数”的组织引领,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羊群走路靠头羊”“车儿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就是这个道理。在现实中,只要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真正发挥出“关键作用”,就能引领“绝大多数”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海纳百川,广聚天下英才。辅佐刘邦赖以成就大业的那批文臣武将来自四面八方,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曹参是小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则是寄人篱下的漂流者……这些五行八作的人才,一旦集聚于刘邦麾下,刘邦都能以海纳百川的气度聚而用之,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政治集团,刘邦也因群贤拥戴而“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各级领导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拿出比刘邦更恢弘的气魄和雅量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想方设法为大国崛起、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深谋远虑,擘划人才战略。刘邦的用人智慧,还表现在其深谋远虑和战略布局方面。他临终之际,吕后探问他对身后的人事安排:“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但陵少戆,陈平可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事实证明,刘邦的人才战略布局有效避免了刘家天下的倾覆,确保了汉祚延承。这说明,刘邦对手下各位大臣的品德、才能和担当了如指掌,其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战略安排令人叹服。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距离目标越近,越不能出现人才断层,越需要智周全局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来保驾护航,以确保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只要我们在具体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抓好用人根本、广聚天下英才、用好“关键少数”,就一定能够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前进。

(作者:陶庆华 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大常委,华夏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