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带我奔小康

日期:2010-04-27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出采访:
       ①群众:(西红柿)我这大棚一年能收入二万多元
       ②群众:我这棚过去一年只种一茬西红柿,现在种三茬,除西红柿外,还种二茬礼品西瓜,每年能收入4万多万元
       ③史建华:没有协会,就没有我们王河村的今天。
       出片名:协会带我奔小康
       他叫王建军,是王河村一个普通村民。2003年,在协会的帮助下,也建起了大棚蔬菜,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如今,他也搞起了西红柿经销生意。
       采访:王河村农民----王建军(基本上一年下来一个大棚,效益、纯利润下来就是一万五千元,不到两万元,再在销售上能挣一到两万元,基本上还能过得去,这两年这家庭收入可以,还多亏了这协会的带动。)
       王河村地处白水县东南白水河畔,是一个典型山沟小村,全村949口人,土地面积1360亩。王河村的富裕之路也经历了许多曲折与坎坷。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白水县“苹果热”的时候,王河村也家家户户建起了果园,然而,这里海拔偏低,地势北高南低,不适宜苹果生长,果树根腐严重,王河村群众不但没有跟上苹果发家,而且愈来愈穷。王河村的出路在哪里?面对群众迷忙的目光,王河村党支部一班人在思索,王河村党员干部群众也在苦苦求索。
       1997年,王河村12名党员在党支部的引导下,自发组织上西安、去泾阳,考究大棚蔬菜,发展大棚产业,成立了由21户党员群众参与大棚蔬菜协会,发展大棚21棚,每棚收入接近1.5万元,当年收回投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些党员群众的带动下,王河村大棚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2年仅五年时间全村大棚发展到200多棚。
       随着日光温室大棚的迅速发展,生产的西红柿价格也急剧下滑,严重影响大棚产业的发展。如何帮助群众发展绿色无公害的蔬菜,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配套服务,成为摆在王河村党支部一个新的课题。
       2003年,白水在全县推广“支部+协会”的产业模式,王河村的大能人有名的赤脚医生共产党员王党海,在原有协会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白水县贝蕾王蔬菜协会”。
       出采访:白水县贝蕾王蔬菜协会会长王党海:(2003年冬季咱这块西红柿出现了卖难问题,当时党支部村委会和菜农推荐我为蔬菜协会会长)
       协会成立初,老王就以年薪3.6万元超乎常人的胆略聘请西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廷相长年为群众做技术服务指导,发展绿色无公害。
       出采访:王党海:(这个产品质量下降以后我看到这个问题,就高薪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培训菜农搞这个无公害生产。)建立了28座无公害蕃茄日光温室示范棚。经过一年多指导、培训菜农的务菜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贝蕾王协会会员也由当初的60人发展到300多人,技术骨干也比当初4人增加到30多人。同时,在协会内部成立了技术服务部,物资供应部和销售部,全方面提供大棚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出采访:王党海(我们在产前为菜农做这个建棚技术指导,在产中协会为菜农提供籽重农药化肥,和我们技术人员为菜农手把手进一步提供技术指导,让菜农得到务做技术新经验,在销售方面统一做品牌箱,为菜农在销售这一方面解决了卖难问题)
       当年,王河村大棚蔬菜基地通地省、市评定验收,被确定为无公害蔬菜基地,注册的“贝蕾王”商标,成为全县棚栽蔬菜第一品牌。
       为了把“贝蕾王”这品牌打向市场,老王和协会一班人带着样品东奔西走,到领近县市跑市场,创销路,终于是“贝蕾王”牌西红柿在渭南、铜川有了一席之地,并走进西安、咸阳等地的超市和连锁店,价格也由原来低出时期的每近0.7元上升到1.5元。
       王河村大棚蔬菜的发展迅速辐射带动了周围乡镇和村庄,先后有七个乡镇的38个村建立大棚1500座。如今的王河人,也昂起胸部,走出家门,成为其他村群众的座上宾,当起了技术指导员。
       他叫王纪平,是贝蕾王蔬菜协会的技术员。2005年到2007年先后三年在北井头、澄县等地指导群众的建棚务菜。
 出采访:贝蕾王蔬菜协会技术员王纪平(从2000年以后咱就逐渐掌握了,大棚种菜有好多实践中的技术,从这一快外地的人就来咱王河村就参观考察,考察以后就聘请咱给人家搞技术服务,就走出去人家是有偿服务给咱出技术服务费)
       在王河村像王继平这样,出门为技术员的务菜能手和协会技术员就有二十多人,他们在务好自己的大棚,基础上也出门挣钱,帮助其他村群众发展大棚产业。
       2008年初的雪灾,使王河村的大棚西红柿遭受严重损失,80%的西红柿冻死,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协会一方面请有关部门专家帮助菜农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及时捕捉信息,组织人员到山东、富平等地参观学习大棚礼品西瓜栽培,当年栽培大棚礼品西瓜二十多棚,并大获成功,大棚礼品西瓜的每棚收益近3万元,远高于西红柿收益。雪灾,不仅没有让王河村人蒙受重大损失,而且让王河人探索出了发展产业的新路子,改变传统单一种植西红柿历史。
       王河人已不满足于每年单茬种植,他们探索出了每年三茬栽培,每棚收入可达5万元。
       出采访:王河村菜农(这两茬柿子那效益一年下来就是两万元,今年倒成这 一年就等于是三料,这头一料柿子等于弄了一万四,这第二料瓜等于说是能弄两万二三,这现在完了跟着种第三料)
       老王和他的贝蕾王协会也顺应历史潮流,成为贝蕾王专业合作社,并建起合作社党支部会员达到800多人。
       如今,王河村的日光温室大棚已发展到380棚,并带动全县这一产业的发展成为继苹果之后农民增收的第二大专柱产业。
       出采访:王河村党支部书记史建华(我们从97年开始发展这大棚产业,这12年来我们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启动发展阶段协会主要帮助农民,做土地流转资金信贷技术的培训,第二个在普及推广阶段我们协会主要,是做科技培训和对内对外的宣传,第三个阶段为了产品的提升和产业的升级,我们协会组织菜农全面学习山东的先进经验,08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83元,我们贝蕾协会在这一方面做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可以换句农民的话来讲,没有贝蕾协会也就没有我们今天产业的发展)
       王河人在协会的带领下,奔向了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