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张邦宏

日期:2016-11-04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镜头里正在埋头干活的人叫张邦宏,今年50岁,是我县杜康镇张家塬村人。

  1982年,19岁的张邦宏高中毕业,因家境贫寒,村里为了照顾他,让他到村小学当了雇佣教师,工资虽然微薄,但也算有了一份稳定的事业,张邦宏一干就是21年。2003年,国家倡导撤点并校,张邦宏所在的村小学被列入撤并行列,他失业了。

  采访:张邦宏都流过泪,那是真的,但是那不由自己,国家的大政策撤点并校,自己退出,再加上我自己是一名党员。

  虽有不舍,但生活还要继续。走出学校,曾经用粉笔绽放智慧花朵的双手,因生活所迫,无奈融入了钢筋水泥中。2003年,张家塬村换届选举,一向老实厚道的张邦宏有幸被推选为村支委委员。在和村班子去王河考察过程中,大棚种植让张邦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回到家中,他就开始筹备建起了大棚。

  采访:张邦宏受贫时间太长,想走出贫困,贷款28000元作为启动资金,慢慢再叫亲戚朋友帮忙就把这棚建起来。

  在张邦宏的不懈努力下,大棚终于建起来了,因为一切都来之不易,所以他更加用心去侍弄自己的大棚,精心呵护每一棵菜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大棚在第一年就有了收益。

  采访:张邦宏反正05年把这棚建成了,也得到了很好的效益,当年我的毛收入就是把成本收回了。

  自己的大棚有了收益,张邦宏并不满足。为了让村里的人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2009年张邦宏成立合作社,从建棚到育苗、定植、管理、农资提供全程服务,谁家的大棚出现问题,他随叫随到,及时指导,确保建成一个,成功一个。

  采访:张邦宏通过我们两年的实践,没有合作社,咱们的产品难销,再一个是卖不到好价钱,再一个是群众的农资来源也是个困难,所以我就组织了些菜农到雷村王河一带考察,回来就成立了这个合作社。

  采访:朱文辉这是从产前到产后全程的服务。

  采访:张海泉这有联系物资了,再就这采收,西红柿的收购了,这都解决问题。

  为了确保菜农们的产量和质量,张邦宏宁愿降低自家的效益,将自家的一个大棚作为实验棚,专门给菜农们试种,试验出好的种苗,才会让菜农们栽种。

  采访:张邦宏通过这几年的种植,我跟这大棚取得了很大的效益,也就是走出了困境,也想引导其他菜农走上富裕道路,所以我拿这个棚作为一个实验棚,来引进新品种,哪个好就给菜农引进哪个品种,使他们不走弯路,很快的得到实惠。

  采访:菜农 朱文辉那一般人肯定不行,人家弄咱的常规品种,那是稳产嘛,稳产以后那就不存在担什么风险,那自己试验新品种,试验瞎了,像他今年就试验了两个品种不好,不好那就自己少卖钱,但是他是为了大家,瞎了就瞎了。

  现在,张邦宏的合作社已吸收社员30户,大棚50多架,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社员多了,张邦宏也忙了,而家里的活都丢给了妻子杨葱芳一人。

  采访:杨葱芳基本上是我干呢 ,他事多,没办法,那无所谓,那只要把种子给菜农选好了,自己吃点亏没有啥。

  有付出就有回报,2014年张邦宏花了近20万元将老家的房子进行了翻修,并决定在年底给儿子结婚。

  失业并没有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凭着一股子闯劲,他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给了家人一个温馨安定的家,也为乡邻谋了一份事,对于未来,他还有更大的憧憬。

  采访:张邦宏以后还是出外考察,多发现新品种,新技术,使菜农得到更大的实惠。